
你是否總在愛情裡「過度充電」?那些不安的訊號,正在消耗你的關係能量
2025-03-19 心靈探索
「傳了訊息卻已讀不回,是對方在生氣嗎?」
「他今天沒說晚安,是不是不愛我了?」
「如果表現真實情緒,會不會被討厭?」
在親密關係中,你是否經常陷入這些「情感電量焦慮」?明明渴望靠近,卻又怕受傷而緊抓不放;明明需要安全感,卻用爭吵測試對方的愛。這種「愛得越深,痛得越重」的循環,可能與你的 「焦慮型依附風格」 息息相關。
Learn More

當心理師只需專注療癒,您將遇見更有溫度的對話
2025-03-19 最新消息
在成為心理師的路上,需要數千小時的專業淬鍊、無數次自我叩問的勇氣,才能換來與您相遇時的那一張座椅。正因我們深知這份專業的珍貴,我們選擇用最純粹的方式守護這份相遇
Learn More

自律的真正意義:從羨慕別人的健身成果到成為更好的自己
2025-03-17 心理學科普
從健身房的一瞥開始每天清晨,當你拖著疲憊的身體走進健身房,總會看到那些身材健美、動作熟練的人。他們的肌肉線條分明,舉重時的專注神情令人敬佩,甚至連呼吸的節奏都顯得從容不迫。你忍不住羨慕他們的成果,心想:「如果我也能像他們一樣堅持鍛鍊,該有多好。」然而,當你低頭看看自己的訓練日誌,卻發現上面寫滿了斷斷續續的記錄,甚至還有好幾天是空白的。這種對比讓你感到沮喪,甚至開始自我懷疑:「為什麼我就是做不到?是不是我天生就不夠自律?」這種情境並不陌生。健身房不僅是鍛鍊身體的地方,也是我們內心世界的一面鏡子。在這裡,我們不僅看到了別人的成果,也看到了自己的掙扎。然而,真正值得思考的問題是:我們羨慕別人的自律,到底是為了成為像他們一樣的人,還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羨慕背後的心理:從比較到自我否定羨慕是一種自然的情感,但它也可能成為我們成長路上的絆腳石。當我們看到別人自律的成果時,腦海中往往會浮現一種比...
Learn More

為什麼你總在深夜單曲循環老歌?——或許你的潛意識在等你『聽見』自己
2025-03-16 心靈探索
深夜加班結束,你習慣性點開播放列表,又一次循環起學生時代的老歌。明明新歌層出不窮,但那些熟悉的旋律一響起,彷彿瞬間被拉回二十歲的夏夜——風是輕的,夢是亮的,未來是觸手可及的。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人越成熟,越偏愛『過去的音樂』?——或許答案藏在你的『潛意識』裡。「旋律裡藏著未被察覺的『自我』」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對音樂的偏好與潛意識中的情感記憶緊密相連。年輕時聽的歌,往往綁定著強烈的情感體驗:初戀的心動、畢業的迷茫、追夢的熱血……這些記憶雖被時間沖淡,卻以旋律為鑰匙,深鎖在潛意識中。「聽老歌,是潛意識的『安全模式』」精神分析認為,人會無意識重複熟悉的體驗來迴避未知的焦慮。老歌帶來的確定感,像一張心理安全網:你早已知道下一句歌詞、每一段節奏,甚至當年聽歌時的心情。這種“可控感”,恰恰是成年後面對生活壓力時稀缺的慰藉。「沉迷過去,可能是潛意識的求救信號」若你發現:只聽老歌,排斥新事物...
Learn More

從股市震盪到心情波動:找到屬於你的「心理資產配置」
2025-03-12 心靈探索
最近的美股行情,就像一場情緒的雲霄飛車——暴跌時的恐慌、反彈時的期待,讓許多投資人深刻體會到:原來股價的波動,與心情的起伏如此相似。◆ 你的心情是哪一種「股票」?藍籌股型心情:穩定、低波動,面對震盪仍能保持冷靜成長股型心情:偶爾劇烈起伏,但長期趨勢向上,充滿韌性高槓桿型心情:大起大落,可能一天內從極度樂觀跌入絕望深淵◆ 市場反彈啟示錄:情緒也需要「停損點」與「加碼點」就像專業投資人會根據風險承受度調整資產配置,我們也該為自己的情緒設定「心理槓桿」:停損點:當焦慮值超過某個閾值,立即啟動「情緒急救包」加碼點:在平靜時刻,投資於自我照顧(如冥想、運動等紓壓活動)分散風險:建立多元情緒支持系統(家人、朋友、專業諮商)◆ 當市場反彈,別忘了修復你的「心理淨值」我們提供:✓ 專屬心理師一對一諮詢讓你在市場回穩的同時,也找回內心的平衡。預約專線:(02)...
Learn More

從新創圈悲劇談自我覺察的重要:認識特殊情緒,避免衝動行為
2025-03-08 心靈探索
案件引言近期台灣新創圈發生一起震驚社會的悲劇事件:台北某科技新創公司的創辦人竟在辦公室持刀殺害了公司的技術長。據報導,兩人長期不和,技術長在離職前夕於公司群組發表了一篇長文,透露自己長期受到羞辱與職場霸凌,創辦人不滿這篇公開的「告別文」,情緒失控下竟做出極端暴力行為,最終釀成無可挽回的傷害。這起事件令人震驚與惋惜,也引發一個沉重的問題:我們該如何覺察自己的情緒,避免類似的衝動悲劇再次發生?自我覺察的重要性什麼是自我覺察?...
Learn More

妳不必一直堅強:看見女性情緒勞動背後的真實需求
2025-03-08 家庭與親子
在台灣的社會裡,女性經常扮演著溫柔、體貼與照顧他人的角色,無論是在家庭、職場或人際關係中,都被期待要懂得「察言觀色」、維持和諧氣氛、安撫他人情緒。這種看不見的工作,我們稱之為「情緒勞動」(emotional...
Learn More

週末,留一段時間給自己 —— 新增 週六上午10點至下午6點 服務時段
2025-03-01 最新消息
給總是忙碌的您:上班族|加班趕專案,下班只剩疲憊學生族|課業社團兩頭燒,壓力無處釋放───我們聽見了您的需求,自3月1日起,新增 週六上午10點至下午6點 服務時段,讓您不必請假、不必趕時間,在週末的安靜時光裡,與專業心理師一起梳理情緒,找回內心的平衡。───🕰️ 調整後營業時間週一至週五|13:00-21:00週六|10:00-18:00(週日公休,維持預約彈性調整制)───為什麼選擇週末諮商?✅ 不用擔心請假影響工作或課業✅ 週末心情放鬆,更適合深度對話✅ 專屬時段,避開平日匆忙感🌐 線上登記|https://uepsy.com/index.php/reservation/📍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復興南路一段380號3樓───讓週末,成為療癒自己的開始無論是工作壓力、學業焦慮,還是人際關係的困惑,我們都在這裡,陪您一起面對。
Learn More

「找對人,比什麼都重要」——我們的安心更換政策
2025-02-28 最新消息
在心理諮商的過程中,找到能與你契合的心理師是最關鍵的一步。有鑒於每個人的需求與期待都不盡相同,我們推出「安心更換政策」:▍政策內容初次諮商優惠:NT$1999只要是第一次體驗,我們都提供 NT$1999 的諮商優惠。
讓你以更親民的價格,先感受專業且溫暖的諮商氛圍。
初談優惠不包含特約心理師及多人諮商
保留初次優惠,媒合更合適的心理師如果第一次沒有遇到合適的心理師,你可以選擇更換,最多可更換兩次。
更換後的「初次」諮商費用依然是 NT$1999,不會增加任何額外費用。
我們相信只有在你感到安心與信任的狀態下,諮商才能真正發揮效果。
後續諮商費用:依諮商師正常費用收費當你與理想的心理師順利配對後,後續的諮商費用統一為心理師原諮商費。...
Learn More

「分享温暖,雙倍療癒」推薦計畫
2025-02-20 最新消息
—— 因為好的改變,值得被傳遞 🌱▍為什麼發起這個活動?我們相信,心理諮商是一段溫柔的成長旅程,而您的真實體驗,是最有力量的見證。許多夥伴告訴我們:「如果當初有人推薦,我會更早開始改變。」因此,我們邀請您擔任「心靈引路人」,將這份支持的力量傳遞給需要的人——讓您的推薦,成為親友走出迷霧的契機。▍雙向禮遇,讓善意循環✨ 被推薦的親友:首次諮商即享 $500 關懷抵用(適用單次諮商)✨ 推薦人的您:親友完成推薦抵用後,您將獲得 $500 療癒基金(不限次數折抵,可累積使用)▍誰可以參與?✅ 已完成 5次以上諮商 的現有客戶✅ 推薦對象為 首次到訪 的親友(需於預約時提供推薦人姓名)▍如何開始推薦?私訊我們 索取專屬推薦小卡(電子版/實體版),轉傳給想關心的對象
親友預約時告知「由推薦」,系統將自動記錄
親友完成諮商後,雙方優惠將於 3個工作天內生效▍安心承諾🔒...
Learn More

系列課程:當母愛變成負擔—如何從她的愛中自由?
2025-01-23 家庭與親子
💭 你是否曾有這樣的感受?「媽媽總是希望我按照她的方式生活,讓我有點喘不過氣…」
「我總是努力表現得更好,只為了讓媽媽滿意。」
「有時候,我好像失去了真正的自己…」💡 課程簡介本課程將透過心理學大師溫尼考特(Winnicott)與佛洛姆(Fromm)的理論,引領你探索與母親之間複雜且深刻的關係,學習重新理解自己的成長經驗,並以安全且溫柔的方式,與內心的「母親」對話。透過講師的講解、彼此的對話、討論與反思,去靠近那些不敢想、不願想、不記得的生命經驗,活出更自在、更真實的自己!💡...
Learn More
每片新葉都是一次成長的痕跡
2024-11-26 心靈探索
影片由諮商所種植的斑葉紫柄觀音蓮實際拍攝當你觀察植物的新葉從萌芽到展開的過程,你是否感受到其中的生命力與希望?這段看似簡單的生長,實則蘊藏著與我們內心成長相似的道理。植物在適合的環境中茁壯,經歷陽光、雨水的滋養,也要承受風雨的洗禮。心理諮商的歷程正如同植物的生長,我們需要一個安全、支持的環境,讓內心那些被忽略的部分得以被看見與滋養。每片新葉,都是一次突破當新葉慢慢展開,象徵著突破的勇氣。或許那片新葉的誕生,經歷了根部深處的努力,就像我們在諮商中學會面對傷痛,讓內在的自我重獲自由。每一次勇敢地直面內心,都是新葉綻放的過程。陽光與雨露:支持與接納的力量植物需要陽光的溫暖與雨露的滋潤,才能茁壯生長。心理諮商則提供了支持與接納的空間,讓我們學會正視自己的情緒,接納不完美的部分。當你感受到自己被理解,便能逐步滋養內心的力量。耐心等待,成長自然發生植物的成長是緩慢而穩定的,我們也一樣。心理諮商的...
Learn More

關於特殊情緒的小故事
2024-10-27 最新消息
我成為心理師後,一位相識多年的朋友,在聚餐尾聲告訴我,年輕時的他也曾去心理諮商。我的朋友高帥挺拔、風趣幽默,我不禁去想像二十幾年前,就讀台大的他,人生遇到了什麼?我問他感覺怎麼樣?他說很好,幫助我很多,說著說著,他從皮夾的裡夾層,拿出一張名片,正是二十幾年前那位與他諮商的心理師的名片。多年來,皮夾換過,女友換過,長相也都不同,這張名片始終在他身邊。這件事情,一直是成為心理師後,對我最重要的指引:陪伴一個人,可以有這樣深刻的感受,可能在這麼多年後仍有影響,這張名片提醒我,這份工作,一定要走在正道上。
Learn More
誰會來諮商?會不會引人側目
2024-10-10 心理學科普
通常被問到這個問題後,對方很常再問另一個問題?是不是他/她有病?其實不是的,不是人不會生病,也不是不可以生病,而是這個「以為有病」的疑惑,能不能被好好的傾聽與理解,才有機會澄清誤會、或是照顧傷口、預防擴大。每當回想起晤談過程,不同的生命在困難裡面,仍想要為自己的信念堅持,仍保有對自己的好奇,仍願意去探索意義的微光,他們其實活的很堅實、他們正試著擺脫別人的眼光,他們是在為自己閃耀。
Learn More